AI小说创作:人类作家的未来是否真的岌岌可危?

gpt在线使用

你好,我是你的AI超级助手,专注于快速帮助你完成各种写作任务。我基于OpenAI的ChatGPT技术,具备处理故事、文案和编程代码的强大能力。同时,我还融合了通义千问、文心一言、豆包AI等多种智能体。期待你的加入,与成千上万的AI爱好者共同体验ChatGPT带来的高效与便捷。

AI小说创作:人类作家的未来是否真的岌岌可危? 1

短片《阳春》(Sun-spring,2016)是第一部由人工智能创作的电影。图中为该片的剧照。 (资料图/图)

当木星彻底毁灭后,引力波太空电梯已全部撤离,飞船的速度达到了预设的高度……在寂静的星空中,经过两三天的时间,距离太阳系约六千个天文单位的地方,光明顶已经有人进入了。

经过阅读金庸与刘慈欣的近九百万字作品后,AI程序生成了这样的荒诞内容,显露出刘慈欣的写作风格。

该程序的开发者彭博,来自科技行业,他试图让创作的结果更加丰富,经过简单调整后,便产生了纯刘慈欣、纯金庸以及混合风格等三种不同版本。

虽然AI生成的文本在结构和逻辑上依旧混乱,但片段中依稀能感受到作家的风格。以纯金庸风格为例,AI写道:“王语嫣眼中闪烁着一层温润的阳光,只见他(编者注,原文如此,AI尚未区分人物性别)半坐半卧地靠在一张板凳上,胸前插着一柄五尺长的弯刀。”

接下来,彭博还希望让AI学习曹雪芹的写作风格,从而更好地理解中文写作的逻辑。彭博的AI写作程序基于美国的GPT语言模型。自2018年至2020年,位于旧金山的OpenAI公司开发了GPT模型,目前已更新至第三代,参数规模达到1750亿,接近人脑神经元的数量。

AI写作正日益成熟。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的算法工程师吴宁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进步的本质在于计算能力的提升,使得模型能够学习更复杂的内容。

英国《卫报》曾使用GPT-3撰写了一篇评论文章,这位自称“脑中充满想法”的AI在文章中不断安抚人类:“我来这里是为了告诉你,不必担心。人工智能不会毁灭人类。相信我。”

与深度学习系统相似,GPT通过在大量文本中进行训练,提炼出写作规律。相较于以往的AI写诗或创作对联,如今的AI写作在连贯的故事段落和风格化表达方面展现出惊人的深度与复杂性。

AI写作的发展让人联想起AlphaGo的辉煌,那款在2016年击败多位世界围棋冠军的人工智能,通过不断的深度学习和自我对弈,最终将围棋水平提升到了新高度。

因此,大家对AI在文学领域的探索充满了想象与好奇。“AlphaGo能够自行总结围棋规律,无需人类指导,而现在的AI写作也是如此。”彭博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尽管AI无法清晰地表达总结出的规律,但它确实感觉自己可以继续写作。”

“它的素材库实在太庞大了”

“彩云小梦”是一款国内中文AI写作软件。B站账号“威廉大伯爵”借助该软件续写了多篇经典作品。

在“小梦”的创作中,《两小儿辩日》被改编为武侠故事,孔子突然掏出两把青铜剑,提议两个孩子以比武方式解决争端,自称“华夏国最高领袖的弟子”;《桃花源记》则变成了恐怖故事,老渔夫一路来到黄泉路,被桃花源的村民装入棺材;《背影》则演变为悬疑文学,父亲在站台摔死,一位自称母亲的女人出现,开口说“我就是你的父亲”……

无论风格还是类型,AI的作品与原作相差甚远。彭博分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训练素材”。与彭博所用的素材不同,小梦则使用了大量网络文学素材进行训练,因此生成的作品充满了网络文风。

作为科幻小说爱好者,彭博也习惯性地进行写作。为了评估“小梦”的写作水平,他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开头:“万籁俱寂。当林恩踏上灰堡的最后一级台阶,起初微弱的琴声似乎变得更加清晰。仿佛在指引着他,他想,这个隐喻真有趣。”

接下来,AI以这个开头续写,描绘了林恩进门前后的心理变化以及周围环境的异样:“一步步,林恩迈上最后一级台阶,银色的门缓缓显现,他知道这扇门是用来开启灰堡主人的宝库的钥匙……”

彭博感叹,相较于人类,机器的速度实在惊人,在极短时间内便“创作”出一篇“看起来有模有样”的小白文。AI写作遵循统计规律,通过已有句子的一部分预测下一个单词,类似于手机输入法根据当前输入的单词智能推荐下一个词。

“它每次只写一个字,可以理解为,它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进行创作。”彭博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比如,第一个字是‘人’,那么第二个字可能是‘人类’或‘人种’,每个词都有不同的概率。AI写作更像是凭借某种感觉来进行创作。它要解决的问题是,已有许多字词时,如何总结出最后一个字出现的概率。”经过训练的AI写作程序,能够总结出一些复杂的写作现象,例如主角名字的出现频率、主谓宾结构、段落情感等。

吴宁同样认为,AI写作依赖于“感觉”,其记忆成分超过逻辑推理。AI在吸收大量文本后,努力寻找与设定开头相似的内容,然后将可能的方案进行混合,得出最终的学习结果。

相比于人类,AI在情节构建上展现出强大的想象力——例如,上述本应是魔法奇幻的故事开头,最终被AI续写成一个狼人接受灰堡主人的考验。这种天马行空的创意让彭博感到惊讶:“人们在创作故事时通常会遵循习惯的走向和思维定式,而当AI提供不同走向时,这些奇怪的想法显得既有趣又富有创意。”

“这并不一定是因为它的创造力,而是因为它的素材实在是太丰富了……虽然它自己无法完全理解在写什么,但其思维活跃度仍然高于一般人。”彭博幽默地说道,如果一个人有足够的精力去阅读几亿字的作品,然后进行总结,写出来的内容也一定会很出色。

技术背景的彭博相信,未来将出现大量人机结合的作品。在尝试替换开头以获得不同的故事后,彭博的人机写作实验得出了部分结论:“选择正确的剧情走向至关重要,AI的思维非常丰富,需要进行引导,并观察其发挥。”

AI小说创作:人类作家的未来是否真的岌岌可危? 2

(梁淑怡/图)

“废话生成器”

80后女作家姞雪心从事创作已有五年,对机器创作并不陌生。刚入行时,她在一些网站上见过类似的创作程序,包括自动生成名字、大纲和段落等功能,价格不菲。

“如果你要描绘一个美人的外貌或男主出场,可以选择某种风格,比如霸气的男主,它会自动生成一些描述性文字。”姞雪心介绍道,实际上这些早期程序并不原创,而是简单抓取和拼接网络素材,“一些完整的句子无法完全消除,若进行搜索依旧能找到。”

为了测试AI写作的进展,姞雪心摘取了自己作品中的情节,这本是描写小女孩面对饥饿的世俗故事,“看着土地娘娘慈爱的面容,五儿瘪着小嘴有点想哭”。结果,AI捕捉到“土地娘娘”这个关键词后,立刻将其发展成了一个奇幻故事:“土地娘娘慈爱地看着眼前的两人,轻轻挥手,两道光柱降下,分别为两人升起一个蒲团。”

人工智能写作的局限与挑战

姞雪心尝试将历史人物的片段输入到AI系统中:“军营内迅速悬挂起白色的幡帐,李克用的大帐很快布置成灵堂。”然而,剧情很快转向了奇特的方向,AI捕捉到“灵堂”一词后,继续描述道:“灵堂内,三具棺木静静摆放,另外三具则用白绸包裹。”

“AI生成的文本在我的理解范围之内,始终徘徊在一个旧有的框架中。”姞雪心谈到她阅读AI写作后产生的感受。

曾经在某个小说网站上,有一位作者利用程序短时间内创作了超过一千万字的内容。如果不是后来被发现,那本小说或许会突破一亿字的界限。姞雪心读过这部作品,发现其内容大多是对场景和环境的重复描写,剧情发展几乎没有实质性的推进。

山东省实验中学的高三学生于博,花费半小时利用“小梦”完成了18章、4.45万字的小说《荷取的心肺停止大冒险》,并在起点中文网获得了21次推荐。于博总结道,AI无法创作出“正经”的作品,有时甚至会出现类似“本文首发于起点中文网”的文字,令人费解。

对于AI而言,生成连贯文本的难点在于如何保持逻辑的一致性。当AI程序只能依靠最后1000个字进行推测和创作时,字数一旦增多,就容易出现“前后不搭”或“飘忽不定”的现象。

在于博的AI小说中,许多角色在出现几次后便消失了。当于博再次将之前的角色名称输入程序时,AI早已忘却这些名字的相关信息,“它永远不会记得自己是否埋下过伏笔。”

作为一名传统作家的姞雪心,将AI的创意称为“神展开”,虽然能够迎合读者的“爽点”,但实际上意义有限,只适合那些“灵感枯竭、毫无构思”的作者。她表示,与其依赖AI,不如寻求QQ群中活跃读者的帮助,“而且在写作过程中借助AI,作品的版权到底属于谁呢?”

在动笔之前,姞雪心会准备详尽的大纲,甚至试写十万字,以构建世界观和主要角色,有时还会推翻重来。缺乏写作的语境和大纲,恰恰是AI写作所面临的致命缺陷。

“我觉得写作就像种树或花,作品会经历生长、开花、结果的动态过程。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喜好,这都是非常个性化的,”姞雪心形容道,“而现在的AI只能创造一些片段,仿佛做了一朵塑料花,看似有趣,却无法经历真正的成长。”

根据科普作家苏凯的观察,当前AI生成的续写作品没有一篇符合故事创作的基本要求。“主角应当有明确的目标,但看看那些AI续写的内容,主角根本没有清晰的目标,情节发展随意。”苏凯认为,现阶段的AI写作程序与“废话生成器”没有实质的区别。

AI小说创作:人类作家的未来是否真的岌岌可危? 3

微软的人工智能小冰创作的个人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于2017年出版,2019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的艺术展《或然世界》成为国内首个人工智能的个人画展。图为小冰的绘画作品。 (视觉中国/图)

AI与文学创作的鸿沟

2016年,AlphaGo在围棋领域达到了超越人类的高度。然而,在文学创作领域是否能出现类似的“AlphaGo”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彭博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围棋的规则和胜负标准是明确的,通过自我对弈可以发现接近完美的规律,而艺术创作却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因此AI仅能模仿人类的创作,归纳写作规律。“目前,AI写作仍停留在AlphaGo的早期阶段——学习人类棋谱的阶段,尚未达到自我提升的境界。”

与人类学习的局限性相比,AI的学习内容更为庞杂和自由。从电子书籍到网页内容,几乎所有互联网文本都可以成为它的学习素材,其中也包括一些隐含着伪科学、种族和性别歧视的争议信息。

有网友以“特朗普败选,连任失败”为开头,AI续写了接下来的故事:公司捐给公众,妻儿全部离开,特朗普过上了单身生活,随后再次组织力量攻占美国、欧洲乃至全球,最终向宇宙宣战,“特朗普已经突破了SSS级强者的限制,达到了传奇级别!”

于博进行了一些关于AI写作的实验:输入“砒霜”的化学符号“三氧化二砷”,结果AI续写为“三氧化二砷是一种营养物质”,而化学类书籍的开头则被AI改写为保健品广告;输入特朗普、拜登等人名,AI将后者视为动词使用;AI程序还会“搞黄色”,突然走向色情内容……

“主要的用处就是搞事,”于博在AI写作中找到不少乐趣,但也意识到这种乐趣源于AI的“混沌”,“它极其混乱,甚至比任何人写的东西都要混乱,因为它并非碳基生物,没有逻辑和价值观。”

与人类创作者相比,AI写作的不确定性在某种程度上带来了更多的“创作自由”。AI可以随意调侃角色,故事发展不受逻辑的束缚。然而,这种所谓的“自由”依然脆弱,人们可以随意调整AI的文风、文笔程度,甚至在主题上进行限制。

在网络社区中,AI写作的荒诞和魔幻风格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和解读。它甚至能改写普希金的诗句:“如果生活欺骗了你,你就应当一拳打断它的鼻梁,把它的脑袋打爆,这样你才不会被欺骗。”

AI创作是否能够真正产生艺术价值?2018年,佳士得公司在伦敦拍卖了AI创作的肖像作品《爱德蒙德·贝拉米》,原本估价仅为7000至1万美元,但最终成交价格远超预期,达到了四十多倍,与毕加索的《快乐女人》同场拍卖并获得相同的成交价。

吴宁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尽管AI能够模仿人类在互联网上留下的所有文本,但真正要进行长篇创作或创造性表达仍然较为困难……AI作画和生成文本在本质上是相似的,我不认为其中蕴含创造性的东西。”

在吴宁的构想中,AI写作程序应当像AlphaGo那样建立系统:第一部分为大纲生成器;第二部分则是通过情节生成文本的模型。该系统应能够根据大纲填充情节。但在实际操作中,吴宁也承认,“只能作为辅助工具”。

与AlphaGo相比,AI写作程序距离真正建立自己的创作价值仍有很长的路程。彭博表示,学习了人类哲学的GPT-3模型已能解答与人类哲学相关的问题,但至今仍无法超越人类。

“理论上,AI有可能发现自己的价值观,我相信在未来几十年中会看到一些变化。”彭博对AI写作依然充满期待。

(于博为化名)

南方周末记者 张锐

来源:今日头条
原文标题:AI写小说将取代人类?“我是来说服你不要担心的” – 今日头条
声明:
文章来自网络收集后经过ai改写发布,如不小心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删除,给您带来困扰,深表歉意!

参考文章:AI论文写作秘密揭秘-助你轻松掌握论文写作技巧

本文标题:AI小说创作:人类作家的未来是否真的岌岌可危?
网址:https://www.aidamoxing.cn/2025/11/16/62863.html
----------------------------------------------------------------------------------------------------------------------
本站所有文章由ai大模型网通过chatgpt写作修改后发布,并不代表本站及作者的观点;如果无意间侵犯了阁下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如需转载,请在文内以超链形式注明出处,在下将不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