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文学创作中是否有其价值?
不久前,第三届“未来文学家”获奖的年轻作家们齐聚华东师范大学,现场围绕题目《追忆》进行创作,利用DeepSeek工具在约两个小时内完成了一篇2000字的微小说。在当晚,这些结合人类与机器智慧的作品便新鲜出炉!

年轻作家借助DeepSeek工具创作微小说
次日清晨,作家王侃瑜、陈润庭、杜峤、李晓晴以及孙甘露、李宏伟、走走等多位文学创作者和学者就这些特殊作品展开了关于“探寻AI梦境”的深入对话。
AI仅具信息层面的“连接”,却无法建立人与世界的独特“联结”
科幻作家王侃瑜大胆地将大部分内容交由DeepSeek生成。她认为,在现阶段,AI的创作仍需经过大量的编辑与修订,才能形成一篇“可读的作品”。
李晓晴两次尝试使用AI,但最终没有采纳其生成的内容,她表示“细节过于精细,排布缺乏节奏感,未能产生‘意会’的效果。”杜峤则认为DeepSeek在整理和搜集信息方面表现优秀,但在叙事节奏、文学细节和情节构建上显得粗糙,容易产生华丽而无节制的文字。
陈润庭指出,AI在这次写作中主要的作用在于节省了查找资料的时间,同时提供了一些他未曾想到的叙事发展路径。虽然最终未被采纳,但这些思路让他突破了创作的惯性,看到更多故事发展的可能性。他认为,“AI让写作变成一种多方对话,我觉得很有趣。”

“人机结合”作品(部分),详细内容请关注“丽娃河”微信公众号
当被询问“未来是否会继续采用人机协作创作”的时候,几位年轻作家的看法几乎一致:虽然AI能够进行模仿,但它仅在信息层面上建立“连接”,却无法创造人与世界之间独特的“联结”。
李晓晴明确表示,创作不应剥夺情感的存在,“使用机器创作意味着剥离了我的痛苦与快乐。”
“AI不会沉默,但你永远无法确定它何时会说谎”
“人类的语言本质上是一种‘七分真、三分假’的混合。AI也在模仿中学习了‘撒谎’。通过写作,我们能够对AI进行一种精神分析。越是与它交流,就越能感受到它的性格、逻辑和欲望。”在孙甘露看来,协作创作的过程实际上是一次共同构建意识结构的艺术行为。
“就像赛车一样,汽车速度快于人,但并不意味着汽车比人更优秀——真正厉害的是驾驶的人。”孙甘露把AI视为一个高效的写作助手,它可以替代过去人类团队的许多协作内容,但赋予作品精神内涵的依然是作者本人。
李宏伟指出,这一“实验艺术”已经逼近伦理与哲学的边界。“AI不会沉默,但你永远无法确定它何时会说谎。这种不确定性将深刻挑战我们对‘创作者’和‘表达者’的传统理解。AI也许是人类在文明史上首次真正面对的‘大他者’。它模仿我们,取代我们,却不为文本负责。”

对话现场
“文学是人学”
邱华栋认为,这次的文学实验非常有创意。AI创作常常显得“机械”,缺少语言的灵活性与个性。但小说必须具备趣味,而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
毛尖提到,作家应当学会“利用机器的优势,而不被其所限制”。DeepSeek在“逻辑性”方面展现出极强的写作能力,但由于逻辑过于严谨,它常常无法处理小说中“非理性”的元素,如记忆、爱、痛苦和牺牲。
黄平警告我们要小心,AI时代的语言可能越来越粗糙,想象力也可能逐渐模式化。他重申了钱谷融先生所言的“文学是人学”,强调技术发展应“以人为本”,而非让人沦为流量和刺激-反应的对象,沦为商业和技术的附庸。
罗岗总结说,今天讨论的核心问题有两个,第一个是“机器是否会取代我们”,第二个是“我们该如何使用机器”。我们的回答是,以我为主,服务于我所需。
青年作家在“人机共创”对话中的精彩瞬间
在毛尖与王侃瑜的对谈中,展现了独特的思维碰撞。
此次“人机共创”活动中,四位年轻作家的参与值得关注——他们分别是王侃瑜、陈润庭、杜峤和李晓晴,均为第三届“未来文学家”奖项的获奖者。
“未来文学家”奖项由中国作家协会指导,得到了分众传媒集团的支持,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办,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负责承办。自2018年起,该奖项已成功举办两届,旨在发掘和培养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优秀青年作家。
第三届“未来文学家”奖的参赛条件限定为在校生,且参赛作品要求为近五年内公开发表的创作。最终评选结果如下:一等奖由挪威奥斯陆大学文化研究与东方语言系20级博士生王侃瑜凭借作品《陨时》获得;二等奖则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级博士生陈润庭的《寻找Y仔》、西北大学文学院23级硕士生杜峤的《十万嬉皮》、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22级博士生李晓晴的《巨蚌》获得;而复旦大学中文系22级博士生伍华星、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23级博士生水笑莹、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22级博士生周燊、内蒙古大学文艺学专业22级硕士生苏热及法国essec商学院20级本科生刘禹来,则凭借《入刀山》《去迪士尼》《佳肴》《黑晓》和《小丑》获得三等奖。
本文报道由澎湃新闻记者罗昕和实习生郑博文共同完成。
(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以获取最新动态)
参考文章:AI大模型的全景解析-从技术框架到行业应用一网打尽
本文标题:四位青年作家挑战AI创作微小说,孙甘露与毛尖现场解读精彩瞬间
网址:https://www.aidamoxing.cn/2025/11/12/62546.html
----------------------------------------------------------------------------------------------------------------------
本站所有文章由ai大模型网通过chatgpt写作修改后发布,并不代表本站及作者的观点;如果无意间侵犯了阁下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如需转载,请在文内以超链形式注明出处,在下将不胜感激!











